拍攝電腦屏幕
來源: 本站 發布時間: 2019-11-07 22:10 閱讀次數:
在多媒體網絡教室環境下拍攝課堂教學會出現一個很常見的問題,那就是顯示器屏幕閃爍和出現條紋的問題。我們平時感覺不到的閃爍條紋在數碼攝像機面前會暴露無遺,特別是采用近景和特寫的時候,如果是老式的CRT顯示器,那就是明顯了。會使觀看者難以忍受,直接影響觀看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加重了觀看者的視力疲勞。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顯示器的場頻和數碼攝像機的電子快門速讀不一致,計算機顯示器的刷新率大約在60-85赫茲之間,攝像機的快門速度在50赫茲左右,攝像機的快門速度比顯示器要慢10-35赫茲,所以拍攝顯示就會出現一條一條的閃爍條紋,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如何使兩者的頻率相同或者成倍數關系,用PAL制式的數碼攝像機時,則將顯卡的場頻跳到100赫茲,如果用NTSC制式的數碼攝像機則將顯卡的場頻調到60赫茲或者120赫茲,再把學生用的計算機的顯示器刷新率全部調整到60赫茲,這樣拍出來的畫面就沒有閃爍的條紋了。
調整電子快門的方法比較簡單,通過攝像機上的設置按鈕在液晶顯示出來設置菜單后,按下的鍵,使箭頭停在第二項“ALC/ELC”前,在按向右的鍵,將默認的“ELC”調整為“ALC”。
拍攝實驗課
在實驗課上,教師經常會做一些各種演示實驗,而學生也會做各種分組實驗,所以在拍攝時,拍攝者會經常采用中景和近景進行構圖,再利用特寫鏡頭來深入表現一些不宜觀察到的細微實驗現象。
使用特寫鏡頭
特寫時一個比近景還要細微的一個景別,通常之穿插在其他景別的鏡頭中使用,在關鍵時刻出現,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形式特殊感染力。運用特寫鏡頭拍攝時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否則不要采用。一般情況是讓被攝對象的某一部分充滿整個畫面,并對其做更為細致的交代,給人以強烈,突出的印象。特寫的取景范圍一般是占物體相當比例的那部分,它的最大特點是強調局部細節,把不易看清或容易忽視的細小東西加以放大,從而形成強烈而又清晰的視覺形象。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作為特寫來表現的場景比較多,比如教師在講臺前講課時,可多拍一些教師的特寫鏡頭以表現教師的授課神態和豐富的肢體語言,在運用特寫鏡頭時,教師頭上部的畫面要預留空間,這樣才顯得美觀,在拍攝學生回答問題時,一般時將學生置于中景中來進行拍攝,但是當預估學生回答問題時間較長時,可推至特寫位置來表現,在學生小組活動、小組討論,課堂學習和作業時都可以運用特寫鏡頭來表現學生的學習情況。
在實驗課上,運用特寫鏡頭時很頻繁的,在拍攝教師或學生做實驗的時候,一般的拍攝技巧是,先將畫面置于一個大的景別中,橫向移拍學生的全景畫面或者小組的中景畫面,在推向某個學生進行局部特寫來表現細微之處,就是先用中景把全班學生正在做化學實驗的大場景表現出來,在用特寫鏡頭把某小組的實驗細節完整地表現出來,
拍攝完這個特寫后,一般要線緩緩地變換為中景后,在擇機切換到其他教學畫面上。在運用特寫鏡頭時,要注意在與近中景過度切換時動作要緩慢,推拉時不能操作過快,否則畫面會有跳動感。
拍攝的起幅畫面和落幅畫面都要稍微停頓一下,在特寫鏡頭時更要停頓拍攝一段時間,以保證拍攝的細節不丟失,學生填寫實驗記錄時,先以近景拍攝這個學生全貌的畫面,稍做停頓后,緩慢將鏡頭推近到實驗報告上,直至看清學生填寫實驗報告的細節,然后在靜止拍攝一段時間,這樣的拍攝效果能把細微之處表現出來。
北京德威錄播